🔥每日精選最重要區塊鏈新聞、第一手採訪 👉歡迎加入《WEB3+》官方Telegram
以太幣質押NFT遭下架,OpenSea冷處理!怎麼了?
NFT(非同質化代幣)市場近幾個月迎來熊市,不少項目賺取的IP(智慧財產權)使用費跌到兩年來的低谷,價值也遭重創。
如無聊猿(BAYC)地板價從高峰153.7以太幣($ETH)一度跌九成來到40以太幣,投資人的心情與資產宛如坐雲霄飛車。
ether.fan為為何「挨了一記重拳」?
「質押」(Staking)類似定存的概念,持有者將加密貨幣抵押一段時間不能動用,以支持並協助維護區塊鏈網路,期間可以從中賺取利息。
Ether.Fi主打提供去中心化質押服務,允許使用者質押過程中控制自己的密鑰,同時將以太坊驗證器委托節點操作員,今年7月11日推出NFT系列「ether.fan」,用戶只要質押以太幣就可以鑄成NFT,服務推出未及24小時,NFT數量即突破3千個,質押量超過6,200顆以太幣。
然而,Ether.Fi於19日發現,ether.fan鑄造的NFT已經無法在OpenSea瀏覽和交易,Ether.Fi執行長麥克.斯拉嘉澤(Mike Silagadze)透過Medium部落格發表公開信表達不滿。
Ether.Fi早在ether.fan推出之前,就與OpenSea營運方保持聯繫,以確保NFT與其數位市場相容,花了數周解決應用程式介面(API)串接和metadata的數據正確性問題,一切都是為了整合銜接兩者的服務。
ether.fan正式上線後,的確繳出了亮眼成績,過沒多久卻「挨了一記重拳」,ether.fan突然從OpenSea列表消失,Ether.Fi無法給Discord充滿疑惑的使用者一個交代,斯拉嘉澤表示,「我們沒有收到任何通知或預警,過去在OpenSea拜訪過的許多人都沒有主動聯繫我們,該收藏只是莫名其妙地被禁用了。」
隨後Ether.Fi透過6個管道聯繫OpenSea,歷經6天的沉默,才收到官方套版的email回覆:「OpenSea不容許NFT收藏品,從事任何需要註冊或許可的金融活動。」
斯拉嘉澤心有不甘地解釋,ether.fan NFT只是用PFP(個人資料圖片)包裝了質押的以太幣,這代表OpenSea立場應該是質押以太幣,需要獲得政府許可並經過註冊,「這一立場如此保守,甚至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都沒有這樣明確表態。」
外媒《The Block》要求OpenSea發表評論,官方並未正面應對爭議,「我們的服務條款明文規定OpenSea上接受的內容和行為類型。」發言人透過email表示,OpenSea不會介入針對特定NFT藏品的執法行動,「當發現藏品或內容違反服務條款時,我們會以各種方式執行我們的政策,包括將藏品系列除名,並在某些情況封禁帳號。」
OpenSea遭批「無牌賭場」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沒有收到任何跡象,表明自己所做的事情會成為問題。為什麼會這樣?」Ether.Fi被OpenSea冷處理,斯拉嘉澤文章後半段再次強調ether.fan屬於一個實用型NFTfi類別中的非投機項目,他也批評OpenSea過於古板,諷刺這個數位藏品交易市場本身也沒有註冊在案。
如前所述,Ether.Fi以太幣質押服務的使用者,會獲得每個節點驗證器生成的質押NFT標示儲存matadata,該公司希望開發人員能利用這些數據來打造更深入的質押基礎設施。Ether.Fi於今年2月完成530萬美元融資,由North Island Ventures、Chapter One和Node Capital共同領投。
最後斯拉嘉澤說,他不認為OpenSea是出於惡意做這件事,也許內部一團亂,這家超過300名員工的企業,並非每個團隊都知道彼此在做什麼。
「當公司發展茁壯,他們傾向由法律和會計團隊有效率地營運,並停止做任何哪怕只有一點風險的事情。」他以個認經驗呼籲OpenSea身為一家新創,應該保持堅定立場,而非隨波逐流、在監管面前變乖乖牌,Coinbase就是採取堅定立場的最佳案例,「否則整件事還有什麼意義呢?」
🔥每日精選最重要區塊鏈新聞、第一手採訪 👉歡迎加入《WEB3+》官方Telegram
參考資料:mike-silagadze.medium、The Block
核稿編輯:高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