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塊轉Web3」是區塊鏈媒體《Web3+》推出的直播節目,集結四位不同專業領域的主持人,每週三中午輪番上陣,用30分鐘的時間,帶來第一手的人物訪談、拆解區塊鏈新商業案例、產業最新脈動分析,陪你一起吃午餐。
雲端服務讓我們能透過網路進行資料的存取、管理,甚至與他人共享、協作。對多數人而言,雲端的概念並不陌生。雲端跟區塊鏈、Web3之間也有關係嗎?為什麼區塊鏈產業需要上雲?
主題:Web3也要上雲!如何踏出關鍵第一步?
主持:高敬原|WEB3+ 網站召集人
來賓:吳振和 CH| cacaFly 雲端智能中心 技術副總
小檔案:吳振和CH
cacaFly 雲端智能中心技術副總。曾開發數百萬下載、Google、Apple排行榜熱門APP及百大億數據流量網路服務。TEDx、AWS SUMMIT講者、台灣人工智慧年會講者、臺科大兼任教師。
直播精華一次看!
Q:雲端跟區塊鏈還有Web3的關係是什麼?
Web3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概念,也就是說它不會只專注在某一個特定產業,它的市場是全球性的,而跨區域的Web3展會,也自然會吸引到做基礎建設或是服務的廠商參與。
只要用到資訊的東西,就會用到基礎建設。大家如果有用過雲端服務,都會知道說有三個類別,分別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以及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基本上不管要做什麼軟體應用,都會需要運算、開機器,並用到一些網路支援。
無論是做新創或Web3項目也好,網路跟開發速度都會是重點,所以通常會仰賴於原本就已經做好的基礎設施。如果不自己買機器、做底層安裝這些基礎,就是會用人家已經做好的,再上去部屬需要的應用,直接開發去做市場實驗。
Q:比特幣剛被發明出來時,項目的基礎建設,是否都是自己建設的?
其實那時候還沒有Cloud(雲端)這個概念,像比特幣或是以太幣這些東西,基本上是一個分散式系統的產物,也就是說其實背後仰賴著很多分散式網路與分散式運算。
像以前有BT下載這個東西,它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概念,大家可以去分享自己的檔案讓大家下載,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節點,越多人開機的時候速度就越快。它會把你的資源,同步到類似現在Web3概念的節點上面。
大家在看Web3這件事情,會覺得很矛盾,它是一個未來的趨勢,但是又跟未來另外一個趨勢有點違背,就是消耗能源這塊。所以之前原本是用算力去挖礦,才會改成POS。而比較大的組織做了一些基礎建設,其實他們都會有不同的能源目標,因為可以從供應鏈就開始控管能源。
Q:雲端三巨頭分別是誰??
台灣比較大的三家就是微軟的Azure、AWS以及Google Cloud。
以時間軸來看,最早的公有雲會是AWS,他們都做電商,也有很多的產品多元性,介面上讓大家可以快速上手,較不需要擁有深入經驗或技術底。
以微軟來講的話,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Windows以及Office,所以你如果要開Windows的機器或開Microsoft的授權軟體的機器的時候,從資源性等角度來說,它本來就是原生的提供者,他主要是從這一塊開始到雲上面的。基本上這些活動資料要去做追蹤的資料,資源非常多。
Q:Google Cloud之於Web3,兩者的連結跟關係是什麼?
Google他已經有一個節點服務,也就是說如果之後要部署節點,不用自己去買機器或架機器,可以直接用Google Cloud,而且在上面可以直接做監控。
節點的健康度很重要,背後仰賴很多監控跟自動化,但它把這一塊直接搬到雲上面。
第二個是,回到Web3這一塊,生態系非常重要,其實Google也整合了幾個主流的生態系。舉例來講,Solana、BNB等等的都有跟Google合作。所以它會整合一個Startup program,加速整個實驗與想法落實。
Q:「Startup program」怎麼樣申請?適合哪些類別的新創?
以Google的Program來講,如果是五年內成立的新公司,基本上一定可以拿到2000美元的credit,只要上去填一個表格就行。另外十年內有募到資,然後繼續經營的企業,如果符合他的條件,是可以拿到10萬美元。
他有兩個特別不同的分項,第一個是區塊鏈,他放寬了投資的標準。早期新創看投資就是股權投資,或是可轉債等,但Web3不一定會拿這些投資,有時會用代幣或NFT,那在這個計劃裡面他也是被官方承認的。
以廣泛一點的Web3來看,AI也算在裡面,他跟區塊鏈一樣,會需要很多的算力,所以GPU很重要。Google針對AI這個領域有比較高金額的計劃,可以拿到25萬以上美元的Credit,基本上已經足夠做大模型的訓練。
Q:CacaFly在區塊鏈領域的優勢有哪一些?新創為什麼需要選擇CacaFly?
CacaFly做為Google的代理商,官方會把我們看成一個Partner,不管是技術架構討論還是合作,都會跟Google一起去做執行。像剛剛的Startup Program,我們是比較少數真的很專注在做這件事情的公司,因為推了Startup Program就代表可能未來的一年兩年內是收不到錢的,所以比較業務導向的公司,這不是優先性最高的。
我們去會去帶著團隊申請,有什麼問題的話,我們會幫忙去直接跟窗口溝通,詢問卡關的地方。
另一方面,CacaFly是一間MarTech(行銷科技)公司,我們可以整合節點上與節點下的資料。節點上有交易或是合約,那節點下就是很多的數據。鏈上因為去中心化,所以節點上的資料很多,要去做應用或分析的時候,又會很像是一個Web2領域會做的事情。
CacaFly本來就對於處理大型數據很有經驗,可以讓你的鏈上資料收回來分析時更加容易,因為有這種MarTech,能夠去讓項目方把鏈上的數據更有效率地去收回來應用。
Q:第一方資料的管理之於區塊鏈產業,他們的關係是什麼?
鏈上有兩件事情要去看,是可能是匿名,也可能是公開的。假設你是一個Web3公司,自己有錢包或是鏈上的行為數據,但綁定不到一個特定對象,至少知道這個錢包背後的人的行為,剛好今年碰上AI,可以去做一些關聯式分析或是推薦,將鏈上資料與公開資料做整合,進行廣撒等等。
回到Cookie,基本上如果你有做GA或Google ads,那就會有一個GA ID,但要怎麼樣去把GA ID或是google ID去綁到你錢包上的資料?
如果可以串在一體,就可以在大型的web2的廣告網路上面去做相似受眾,但會觸及到的可能就會跟web3比較近。其實現在我們開始有一些web3的客戶的活動,想要讓還沒有完全進到web3,但有點興趣的人參與,投廣時這包種子就很重要。
核稿編輯:高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