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文」熱潮來襲!
被稱為「比特幣NFT」的銘文(Ordinals),可以將類似NFT的資產放在比特幣區塊鏈上,並在今(2023)年年初快速竄紅。
由於圖像、音訊NFT需要的數據量較大,因此Ordinals鑄造的NFT將需要佔用更大的區塊處理交易,也導致交易費用的增加,在當時引起社群正反兩派的論戰。
即使社群中的反對聲浪依舊,顯然還是有不少人期待能打造出一個比特幣生態系。銘文在經過一整年的發展,隨著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銘文也開始水漲船高,更在近一個月新項目大爆發,銘文話題再度引爆市場。
除了生態圈不斷擴張之外,許多主流交易所也開始重視比特幣生態,雖然不確定銘文接下來還會如何發展,但目前已經可以分成三大發展階段。
盤點比特幣銘文的三大階段
其實在銘文技術出現以前,就一直有人不斷試圖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做出改變。回顧比特幣銘文發展過程,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探索期
其實比特幣問世沒多久後,就開始有些人想利用比特幣區塊鏈「做點不一樣的事」,例如2012年「彩色比特幣」(Colored bitcoins),就是透過「為代幣上色」進行標記。
最初的應用概念,只是像家裡的「四個存錢罐」,根據不同的存錢目的進行區隔,因此不同顏色的比特幣,就代表不同的任務。
由於當時區塊鏈技術並沒有太多人了解,因此這個話題也就漸漸淡去。不過,這個項目讓許多人知道加密貨幣可以有更多應用,也為未來區塊鏈網路、智慧合約等應用帶來很大的影響。
第二階段:發展期
軟體工程師Casey Rodarmor在2023年1月,打造出了Ordinals協議,之後其他發開人員也以此為根據,建立了BRC-20代幣標準,推出比特幣生態的同質化代幣,讓比特幣區塊鏈也能「發幣」。
在這項協議上線後,接下來幾週的銘文數量不斷創下新高,但也導致比特幣網路在使用量、交易費和儲存空間方面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引起社群的一波論戰。
接著,開始出現許多試驗性項目,例如現在比特幣生態中市值第一的BRC-20代幣SATS Ordinals(SATS)、「青蛙NFT」Bitcoin Frogs等。這些項目一路走到現在,大多都有不錯的成績。
第三階段:爆發期
現在,就來到了銘文的第三階段。近兩週在區塊鏈上出現大量的新項目,隨著OKX、Bitget等主流交易所開始上線BRC-20代幣,比特幣區塊鏈生態吸引了更多的投資人與交易者,交易量也迅速增長,迎來市場爆發期。
當然,和年初的項目相比,已經很難看到便宜的地板價。不過也因為有資本力量的介入,這些項目也比年初的項目有更好的應用和型態。
雖然一些開發者主張,要對BRC-20和銘文採取行動,但邁克爾·福克森(Michael Folkson)等另一派開發者則反對,認為市場機制應該解決這些問題。這也可以看出目前社群內的兩派不同意見,但重點都是希望能維持比特幣去中心化精神,以及確保其效率和安全性。
至於2024年,是否可以看到BRC-20代幣和銘文有更多應用,還不得而知。
但無論如何,這一段發展都是影響比特幣的關鍵時刻,因為它在創新、去中心化和安全之間,達成了一個平衡。這也將塑造比特幣的未來,讓比特幣區塊鏈可以適應新技術,並在這不斷發展的區塊鏈世界中,依舊維持它的重要地位。
核稿編輯:高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