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開放民間合約以「比特幣」結算
阿根廷的新政府在本月21日,正式實施「300項經濟措施」,其中一項新法令將開放民間的合約以加密貨幣結算。
阿根廷的外交、國際貿易和宗教部長黛安娜·蒙迪諾(Diana Mondino),也於12月21日在個人的社交媒體 X(Twitter)上,證實了這一條法律將適用於加密貨幣、及其他非阿根廷當地的法定貨幣。
「其他加密貨幣及商品,同樣可用於合約的支付及結算,包含使用牛肉及牛奶。在頒布的法條766條中規範了債務人的義務,債務人必須交付指定貨幣的相對應金額,無論該貨幣是否在阿根廷國內是法定貨幣。」
在「300項經濟措施」中的其他法令,則賦予阿根廷人民選擇所使用貨幣的自由,因應阿根廷本國貨幣披索大量貶值,人民多改以持有美元來保值自身資產。這些法令主要指的是外國貨幣,但同樣並未排除加密貨幣。
阿根廷狂人總統力捧比特幣,會帶動全球加密貨幣採用嗎?
主張關閉央行、並用美元全面取代嚴重貶值的本國貨幣披索(ARS)的極右翼經濟學家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在上月底當選阿根廷的新任總統、並在本月10日正式就任。
帶著阿根廷人民的期待,米萊承諾將在上任後迅速啟動重大改革,期望能解決該國三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而米萊的新政府,也果真在上任就開始了一連串號稱「休克療法」的經濟改革措施,先在上任後三日,大刀闊斧的關閉了一半的政府部門已減少開支、更強制讓阿根廷披索的官方匯率在一夜之間大貶超過50%,從約391披索兌1美元調整至800披索兌1美元。
在上任前,米萊在公開場合大力支持比特幣,並認為貨幣原本就是從私人發展出來的價值交換媒介,比特幣的發明是將資產的所有權歸還給人民。在當時的選舉中,阿根廷總統米萊的上任,被外界認為是對於阿根廷採用加密貨幣的積極信號。
不過從上任以來,米萊並未公開談論過加密貨幣。
資料來源:Cointelegraph、CryptoSlate、The Block
核稿編輯:高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