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A輪融資獲1500萬美元、主網預計今年上線!從三大優勢認識區塊鏈Taiko

以太坊區塊鏈的第2層擴展解決方案Taiko,近日宣布在A輪融資中獲得了1500萬美元,且主網預計今年正式上線。什麼是Taiko?為何值得關注?
邵元婷
邵元婷
《WEB3+》 採訪編輯
2024.03.04 發佈
分享
收藏
Article main image
第二層網路Taiko融資獲1500萬美元!主網預計今年上線

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的第2層擴展解決方案Taiko,近日宣布在A輪融資中獲得了1500萬美元,並且已在為主網的啟動做準備。

此次融資由區塊鏈風險投資公司Lightspeed Faction、Hashed、Generative Ventures和Token Bay Capital領頭,而其他投資者包括Amber Group、OKX Ventures和WW Ventures等多家資本機構。Taiko在三輪融資中的總融資額達到3700萬美元。

Taiko於上個月推出了第六個測試網,並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正式啟動主網。不過,Taiko原本預計今年第一季,就應該要推出主網。

官方表示,面對即將迎來的以太坊升級,以及EIP-4844提案,團隊需要升級測試網Katla,並對主網再進行壓力測試和安全審查。目前預估會在今年第二季結束之前完成這項工作。

什麼是Taiko?

成立於2022年初的Taiko,是一條目標成為完全去中心化、支援零知識證明運算,且與以太坊完全相容的「第一型零知識證明以太坊虛擬機(ZK-EVM)」。

隨著用戶數量的成長,以太坊區塊鏈速度慢、手續費貴,一直以來都是很大挑戰,因此出現第2層擴展網路來做為解決方案的需求。而ZK-EVM,就是讓這些以太坊第2層區塊鏈上的交易可以進行批量處理,並發回以太坊主鏈的重要角色。

也就是說,當第一層網路「塞車」時,可以透過智慧合約將交易導到第二層網路處理,完成後再將數據傳回主鏈,讓整個區塊鏈可以有更快、更好的操作體驗。

當第一層網路「塞車」時,可以透過智慧合約將交易導到第二層網路處理,完成後再將數據傳回主鏈。

Taiko Labs於2022年9月,進行由紅杉中國領投的10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第二輪是2023年由Generative Ventures領投的1200萬美元Pre-A輪融資。其中也包括不少重量級的明星投資機構,讓不少社群相當關注。

Taiko鏈為何值得關注?

優勢一:和以太坊完全相容

Taiko作為「第一型ZK-EVM」,最大的特點在於「和以太坊完全相容」,為開發者和使用者提供熟悉的用戶體驗。

簡單來說,開發者可以直接無痛的將智慧合約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搬上Taiko鏈,而不需對現有的dApp進行任何的更改。

而這樣的高度相容性,不僅可以節省開發人員重寫dApp的時間和精力,也會提高開發人員對Taiko的採用率。

優勢二:安全性與去中心化

雖然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一個核心理念,不過大多數第二層區塊鏈網路以及zkEVM,還是從中心化出發,並不能完全算是去中心化。

而Taiko團隊認為,如果想要「和以太坊一樣」,那麼去中心化也是絕對必須的重要一環。因此在最初的設計上,就優先考慮Taiko網路的去中心化與安全性問題,並打造了完全去中心化的排序器(Sequencer)和驗證者(validator),讓區塊鏈網路可以不受任何人限制地永遠運作。

優勢三:完全開源

Taiko是完全開源的項目,所有的程式碼都可以在GitHub上找到,且主要採用較為寬鬆的MIT授權條款,讓其他開發者可以在使用程式碼時,也能有更大的自由度與彈性。

MIT授權條款可以說是目前最自由的條款之一,不僅允許用戶進行商業使用,也可以重製、修改等,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須包含著作權聲明,以及備註採用MIT授權條款。

隨著Taiko不斷開發,並建立越來越多的測試網,Taiko正逐漸成為以太坊開發人員和用戶開始關注的一個平臺。今年一月推出的Katla測試網上,也已經有超過110萬個錢包地址和超過1300萬筆交易,可以看出用戶對這條區塊鏈有著一定的關注。

除了區塊鏈本身的發展之外,團隊也計畫為投資者建立一個生態系投資基金,促進鏈上的項目生態發展。在主網正式上線後,Taiko或許能再為以太坊生態系注入一些不一樣的機會。

參考資料:coindeskThe Blockcoingecko

核稿編輯:高敬原

social media
關鍵字: 區塊鏈
分享
延伸閱讀
SBF提出三大理由,希望只判 6 年半!律師:他是好人、有自閉症不適合坐牢
SBF提出三大理由,希望只判 6 年半!律師:他是好人、有自閉症不適合坐牢
全球Web 3市場8年後規模達819億美元!區塊鏈業者為何需要導入雲端?從四大原因看懂
全球Web 3市場8年後規模達819億美元!區塊鏈業者為何需要導入雲端?從四大原因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