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幣帶來新挑戰!安全漏洞成焦點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進入牛市,迷因幣也受到不少投資人的喜愛,迎來一波新熱潮。其中區塊鏈Solana上更有不少明星項目,像是由Pepe蛙迷因藝術家Darkfarm所發行的BOOK OF MEME(BOME),在3月爆漲1924%,大量的迷因幣交易,讓Solana一度「塞車」,交易量、交易費都創新高。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報告指出,兩大區塊鏈上的迷因幣項目具安全問題,引起了投資者和業內人士的關注。
根據外媒《cointelegraph Magazine》指出,Coinbase的第二層網路Base上,大約有91%的迷因幣存在安全漏洞。其中,Base上最常見的迷因幣漏洞,就是項目方帶著資產突然消失,並且放棄運作的「拉地毯(Rug Pull)」。
研究分析了3月19日至3月25日期間推出的1,000個新基礎代幣,其中有908個項目未能滿足基本安全條件,如鎖定流動性、經過驗證的合約,以及蜜罐誘捕系統(honeypot)。
對迷因幣的購買者來說,不管是哪一種安全性缺陷都代表資金化為烏有。舉例來說,如果沒有辦法鎖定流動性,開發商就有可能無預警跑路,或是無法有效防堵蜜罐誘捕的系統,就無法偵測或抵禦未經授權操作,無法保護投資者不被駭客攻擊而造成損失。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缺少安全性的情況, 主要可能是因為項目的創作者對程式的了解不夠深,或者就是較為不良的代幣 。區塊鏈安全機構Halborn營運長大衛・斯韋德(David Schwed)表示,很多缺乏資源的項目無法雇用資安專家或獨立評估挑戰,所以就會透過複製現有代幣,或是用AI生成作為解決方案,進而導致這些缺陷成為更常見的存在。
其中,還有部分過度誇大、涉嫌詐騙的迷因幣,讓用戶對Coinbase上17%的迷因幣有所疑慮。
與此同時,近期相當受歡迎的Solana區塊鏈生態系統,也遭遇了類似的安全問題。根據網路安全公司Blockaid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間,在Solana鏈上推出的預售代幣中,有50%屬於惡意的。
根據該研究報告指出,由於迷因幣大流行,詐騙者利用用戶對錯過的恐懼(FOMO),並模仿合法交易和建立假網站,以增加可信度,造成投資者受騙上當。
除此之外,Solana上甚至還出現了具攻擊性和種族主義主題的迷因幣的出現。這些代幣的名稱和符號包括種族歧視、反猶太主義和納粹圖像,引起了加密貨幣社群的嚴厲批評。
迷因幣熱潮背後安全警訊,專家怎麼看?
近期Solana區塊鏈因迷因幣交易量增加,以及大量程式化的交易機器人,持續向區塊鏈發送垃圾紀錄,讓區塊鏈變得又慢又貴,迷因幣的熱潮也讓加密貨幣領域出現了兩派聲音。
一派人批評迷因幣缺乏實用性並帶有高詐騙率,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迷因幣是吸引新投資者進入加密貨幣世界的一種方式。
例如,以太坊的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就認為,迷因幣的趣味性可以帶來有益的結果。例如一款名為「Fable of the Dragon Tyrant(暴龍預言)」的迷因幣,就支持與抗衰老研究相關的文化計畫;而「GiveWell Inu」的代幣,則將收益全數捐贈給美國非營利慈善評估組織GiveWell。
而Uniswap DEX的創辦者海登・亞當斯(Hayden Adams)則主張,所有的協議應該是開放、沒有限制的,但是對於這些具種族主義的代幣,建議中心化的平台還是要對這些攻擊性的代幣採取行動。
隨著迷因幣的發展,實際價值、安全性和投資者警惕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明顯。許多人呼籲區塊鏈或加密貨幣平臺應加強安全措施,以保護投資者並攻擊性和惡意代幣的出現。這一系列安全問題也提醒了加密貨幣產業,在追求創新和自由的同時,更必須重視安全性和合法性,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和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