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正式落幕,而美國也將迎來首位加密總統!川普當選後帶動加密貨幣市場大漲,比特幣更一度突破75,000美元,寫下歷史新高。
該怎麼買比特幣?交易所又該怎麼開戶?本文手把手拆解所有買幣步驟。
想開始買加密貨幣,如何選擇該買什麼?
想要踏出第一步,開始購買加密貨幣,卻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標的嗎?
除了最常聽見的比特幣(BTC)、以太幣(ETH)之外,「穩定幣」(Stablecoin)也是新手入門可以參考的選項。
什麼是穩定幣?
穩定幣是加密貨幣的一種,背後價值通常與某種穩定資產(例如法幣或黃金)綁定,以維持其價值穩定,「美元穩定幣」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別,背後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或黃金等「穩定」儲備資產掛鉤,價格可以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在部分交易所中,用穩定幣購買其他加密貨幣,也可以看到比新台幣更好的價格。
🛎️延伸閱讀: 【圖解】美國喊停BUSD發行!兩張圖看懂什麼是穩定幣?
目前,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比較知名的穩定幣,就屬交易量第一的泰達幣USDT(Tether USD);和由Circle和交易所Coinbase發行的的USDC最為主流。
幣圈人時常說的「買U」、「幾U」,指的就是穩定幣。
為什麼要買穩定幣?
由於穩定幣價格波動較小,多數人購買穩定幣,主要是作為加密貨幣交易以及數位資產之間的轉換媒介,而不是作為投資產品。
雖然穩定幣較難賺到幣價波動的差價,但有不少交易所提供穩定幣質押的服務。
質押的概念,有點像將錢放定存領利息一樣,屬於幣圈較為保守的投資方式,但也同樣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
因此對於想要參與加密貨幣市場、試試水溫,但又害怕承擔加密貨幣波動風險的保守型投資者來說,穩定幣可以說是較適合入門的選擇。
新手買幣4步驟!手把手教學來了
步驟一:選擇交易所
以初次接觸加密貨幣的新手來說,想購買加密貨幣,首先要先選擇一家可信賴的國內交易所。
目前市面上較常見,且通過金管會洗錢防制法令遵循聲明的交易所,包括MaiCoin、幣託、XREX、HOYA BIT、Rybit等,用戶在選擇交易所時,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喜好等不同的面向進行挑選。
在選擇交易所時,主要可考慮以下因素:
- 安全性: 確保交易所有良好的安全措施,包括兩步驟驗證、資金保險等,以及可以注意平台在用戶資金與加密貨幣的保存上,是否有進行信託或額外保險。
- 交易費用: 每間交易所的手續費、存款和提款費用,以及幣價雖然差距不大,但仍可能有所不同。部分交易所也會推出自己的平台幣,在支付交易手續費時可另外享有折扣。
- 支援幣種: 有些交易所為了避免新手入門眼花撩亂,因此僅會提供幾款基礎幣種。雖然大多數交易所都會支援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穩定幣等基礎幣種,但若考慮到未來有更多投資需求,也可以考慮交易所對上架小幣的態度。
- 用戶體驗: 每間交易所的使用介面、產品服務、操作方式等都有所差異。
步驟二:註冊帳號、完成實名認證
在選定交易所並完成下載後,接著就要註冊一個帳戶並完成KYC實名認證。
為了因應洗錢防制法的施行,台灣監管單位要求交易所需確認客戶的身分,因此註冊過程需要提供個人資訊和身份證明文件,包括身分證、出生日期、居住地址等基本資訊,甚至需要本人手持證件拍照。
另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註冊的同時,也需要綁定一間銀行帳號,以確保客戶身分之合法性,並有助於防止洗錢和非法活動融資,而未來也只能從這個銀行帳戶將錢轉帳進交易所。
步驟三:入金(法幣轉帳)
完成帳戶註冊和實名認證後,經過幾天交易所審核的時間,就可以開始在交易所中進行買幣賣幣等交易。
首先點選交易所中的錢包,並在幣種列表中選擇「新台幣」。之後選擇「入金」,就可以獲得一串專屬個人的加密錢包銀行帳戶,並從先前已綁定的銀行帳戶,透過網路銀行(較建議)或是ATM提款機等,將資金轉入交易所內的錢包。
步驟四:買幣
轉帳完成後,大約在3-5分鐘內就會收到資金到帳的通知,確認錢包內有新台幣入帳後,就可以開始購買穩定幣或是比特幣了。
通常在交易所的交易頁面中,可以找到大多數用戶常使用的交易對,如USDT/TWD、BTC/USDT等。
這些交易對的意思,代表希望購買以及預期支付的幣種(賣出也是同組交易對)。例如USDT/TWD,就代表可以用新台幣買賣穩定幣USDT,而如果想買比特幣,則可以選擇USDT/BTC(錢包需有穩定幣)或是BTC/TWD。
之後來到下單的頁面,選擇想要購買的加密貨幣和購買金額,就可以直接下單購買。由於幣價大多會上下波動,因此若不是直接以「市價購買」,而是手動輸入金額進行「限價購買」的話,可能會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順利完成訂單。
隨著加密貨幣資產越來越多,可以選擇繼續將其留在交易所帳戶中,也可以轉移到自己的冷錢包或是其他去中心化的錢包中,以增加安全性。
學會買幣,是踏入加密貨幣市場中的第一步,用同樣的操作流程與方法,之後也可以嘗試用不同的幣種,購買其他不同的交易對,以降低投資風險並參與市場。
最後也再呼籲,投資前還是應該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行事。
核稿編輯:高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