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是什麼?
以太坊(Ethereum)是一條區塊鏈,以太幣(ETH)則是在這條區塊鏈上,所流通的原生代幣,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以太幣的市值目前約為2090億美元,在加密貨幣市場穩定排名第二,僅次於比特幣。
初入區塊鏈的小白普遍的疑惑是:「以太幣跟比特幣差在哪裡?」
以太幣有一些與比特幣(Bitcoin)相似的地方,像是以太幣也是基於可挖礦的公鏈系統,並且同樣沒有中心機構管控、可以跨越國界進行點對點(P2P)支付,且具有良好分割性,例如,可以選擇購買0.00001個BTC或ETH。
不同的是,以太幣沒有發行數量的上限,採礦的收益也不會隨著流通數量而改變,而比特幣有2100萬的發行上限。
可以把區塊鏈想像成iOS、Android這類手機系統,比特幣區塊鏈最主要功能,是提供一個「點對點支付平台」;以太坊則因為有智慧合約,工程師可以打造各式各樣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如:NFT、區塊鏈遊戲(GameFi)、DeFi等。
因為以太坊相較於比特幣,跳脫了「貨幣」的框架,因為也被稱為「區塊鏈2.0」,以太坊也是目前最大、最成熟的區塊鏈生態系統。
以太坊在2013年11月,由人們暱稱為「V神」、當年只有19歲的俄羅斯裔加拿大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所提出,他發表的「以太坊白皮書」中,介紹了名為以太坊(Ethereum)的新區塊鏈平台,以及如何使用智慧合約,去打造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p)。
2015年,以太坊正式啟動,並開始發行以太幣。在最初的幾個月中,以太幣的價格波動很大,但隨著其生態系統逐漸成熟,以太幣的價值也開始穩定成長。
2017年,以太幣的漲幅達到歷史高峰,最高漲幅達到40倍。這一年,以太坊上的初始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簡稱ICO)熱潮開始,許多新的代幣和項目透過以太坊發行。
從2017年11月中旬,到2018年1月中旬,大概2個月的時間,以太坊從300美元左右漲至最高1400多美元;2018年初,以太幣的價格大幅下跌,受到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不過,以太坊社群和開發人員,仍然堅定地支持以太坊的發展,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和應用。
📍邀請您加入Web3+ Line社群,持續關注最重要的網路變革
👉 https://lin.ee/kItnyTh
什麼是智慧合約?
要在以太坊上部署智慧合約,必須要透過「以太坊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 EVM)才能執行,這是一個支援以太坊區塊鏈的虛擬環境,可以讓開發者先下載以太坊區塊鏈的數據,並在虛擬環境中測試智慧合約功能。
「以太坊虛擬機」除了可以驗證智慧合約的安全性、處理資料,還可以用來建立自動化交易、數位資產、分散式電子投票機制......等其他去中心化的應用。
正因為有了智慧合約,讓開發者可以在以太坊上,開發出各種應用,像是DeFi、NFT、區塊鏈遊戲這些大家熟悉的區塊鏈應用,都是基於以太坊所開發出來的。
以太坊的白皮書名為「新一代智慧合約與分散式應用平台」(A Next-Generation Smart Contract and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Platform),強調智慧合約為以太坊的特色,讓智慧合約這個1990年代被第一次提出的概念,被更多人認識。
智慧合約的應用,讓區塊鏈除了資料庫的功能外,也可以執行應用程式,處理比較複雜的數位資產轉移,區塊鏈平台提供可信任的網路共享資料庫,智慧合約使用區塊鏈中的共享資料,來執行應用程式。
什麼是DApp?
在iOS、Android等手機系統上,開發者可以創造出各種應用產品,在區塊鏈的世界中也是如此,透過智慧合約開發出來的各類應用(APP),稱之為「分散式應用程式」(DApp)。
跟傳統的App相比,DApp有三大特色,第一是「去中心化」,因為是在區塊鏈上開發,不像一般App使用中心化伺服器管理,因此沒有人能100%控制DApp、任意刪除用戶帳號或資料。
第二是「透明公開」,所有人都可以查看智慧合約上的程式碼,檢查合約中是否存在瑕疵及漏洞;第三是「不可篡改」,任何在DApp上的交易,一但紀錄上鏈就無法任意修改,尤其是在操作金融相關功能時,必須再三檢查,避免操作錯誤造成財物損失。
近年很夯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如Uniswap、PoolTogether、數位收藏品NFT平台「CryptoPunk」、區塊鏈音樂平台Audius,以及區塊鏈遊戲(GameFi)如STEPN,都是備受關注的以太坊DApps,還有多種基於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去中心化身分解決方案,正在積極發展中。
以太坊太熱門,發展出的「快速道路」是什麼?
作為區塊鏈上最熱名的開發平台,許多應用都以以太坊為基礎打造,龐大流量、交易,也讓以太坊面臨傳輸速度過慢、能源環保等問題,因此,就發展出了所謂的「Layer 2」市場。
兩條路最中的目地都是一樣的,但是此方式解決了主鏈速度、效率以及安全性問題,同時也降低了用戶需要付出了礦工交易費(Gas Fee),因此Layer 2又稱為「鏈下擴容」。
目前以太坊較知名的Layer 2,包括Optimism、zkSync、StarkWare,以及最近因空投代幣「ARB」而爆紅的Arbitrum。
如何獲得以太幣?上海升級是什麼?
以太幣(ETH)是以太坊這條區塊鏈上,所流通的原生代幣。對於以太坊使用者來說,想要使用智慧合約和DApp,都需要先支付以太幣作為「礦工交易費」(Gas Fee),也可以創造並交易其他代幣和新資產,例如代幣化的藝術品。
對於投資者來說,以太幣是一個數位資產,可以用來支付、借貸、放款,以取得以太幣利息,及其他以太幣擔保的代幣。
此外,以太坊社群中的許多開發人員和企業,也使用以太幣來支持他們的項目和營運。因此,儘管以太坊上有其他種加密貨幣,以太幣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以太幣可以說是以太坊的「能源」及守護者,在以太坊網路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以太坊的「共識機制」是什麼?
要取得以太幣,除了在交易所購買,另一個方式就參與區塊鏈記帳,去中心化帳本的記帳規則,也就稱為「共識機制」。
以太坊一開始的共識機制是 「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 PoW ),也就是用工作量結果來證明貢獻大小。
舉例來說,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有很多礦工同時用電腦進行解題,先解出來的人就可以得到以太幣作為獎勵。缺點是在這個機制下,所有的礦工們都在耗費電腦算力算同一道題目,相當浪費能源。
如同蘋果電腦的MacOS系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版本的更新,以太坊的系統也同樣需要更新、維護。
去年9月時,先是迎來了「合併」(The Merge),以太坊的過度機制變成 「權益證明」(Proof-of-Stake, PoS) ,也就是持有加密貨幣數量越多、時間越長,獲得的權益就越高,也就可以獲得更多獎勵。因此很多人會將資金存入交易所,並鎖定加密貨幣以獲得獎勵,這樣的行為就稱為「質押」。
不過,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存在區塊鏈上的以太幣,都被「困」在以太坊上,無法提領。
因此最新的「上海升級」,就是要開放以太坊的驗證者,能夠提領在鏈上的「定存」和「利息」。3月16日晚間結束的以太坊開發者會議,確定「上海升級」會在4月12日早上10:27(UTC),大約是台灣時間的晚上18:27正式登場。
資料來源:ethereum.org、財金資訊季刊、動區動趨BlockTempo
📍邀請您加入Web3+ Line社群,持續關注最重要的網路變革
👉 https://lin.ee/kItnyTh
核稿編輯:高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