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65%成年人沒帳戶!非洲金融極度破碎、跨國匯款超難,加密貨幣會是解藥嗎?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非洲有高達65%的成年人,一個銀行帳戶都沒有,在金融基礎設施缺乏下,跨國資金轉移很困難,加密貨幣會是解方嗎?
Letitia Lu
Letitia Lu
Letitia Lu
《WEB3+》 外電編譯
2023.03.31 發佈
分享
收藏
Article main image
65%成年人沒帳戶!非洲金融有多破碎?

在非洲要轉移資金,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2022年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非洲國家的銀行,平均每一單位收入,需投入的成本普遍高於世界各國,因此多數銀行對於開設穩賠不賺的實體分行興趣缺缺,連ATM的設置及維運,都讓這些金融機構感到頭痛。

在這樣的情況下,非洲鄉村及偏遠地區人民,往往缺乏能接觸金融服務的管道,非洲的數位銀行服務也不普及,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統計,在非洲地區有高達65%的成年人,一個銀行帳戶都沒有。

除了金融基礎設施缺乏外,普遍的政府貪污、天災人禍,導致糧食匱乏造成物價飆漲的高度通膨、以及連年對外入超,造成美金稀缺政府不得不管制外匯等。

上述種種容易造成經濟體不穩的條件,在非洲國家中同時發生,讓在這塊大陸上的各種「法幣」一直處於高度波動狀態、也讓跨國境的資金轉移十分困難。

加密貨幣P2P平台Paxful執行長雷·尤瑟夫(Ray Youssef),在接受外媒《CNBC》訪問時表示:

「 在非洲,如果有人試圖想把資金轉到隔壁國家,最常見的方式是用手提箱裝滿現金,然後運過邊界。 」

💡 Paxful: 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公司,成立於2015年。Paxful 的目標是通過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幫助人們實現財務自由。Paxful 的平台允許用戶在全球範圍內以超過300種加密貨幣進行交易,包括比特幣、以太幣等流行的加密貨幣。

💡 P2P: Peer-to-Peer,在加密貨幣市場中,P2P平台負責幫忙刊登買賣需求,讓雙方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合適的交易對象,直接進行加密貨幣交易,而沒有中間人或第三方介入。

改變非洲金融環境的關鍵,極有可能就是「加密貨幣」。

非洲轉移資金的兩大方法

現在在非洲,當地民眾若要轉移資金,主要靠兩大方法。

方式一:手續費高昂的快速匯款公司

國際快速匯款公司如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和速匯金(MoneyGram),在全世界建立了龐大的實體店頭網絡,讓用戶可以在沒有銀行帳戶的情況下,透過它們的合作據點,或在線上進行匯款,而接收人可以在另一處合作據點收取資金,交易可在幾分鐘內完成。

快速匯款是銀行服務普及程度低的國家中,人民最常使用的跨境交易服務。

要打造如此龐大的金流網絡,不僅難度高,所需花費的時間及金錢成本也十分高昂,讓這些快速匯款公司幾乎沒有競爭者,形成高度寡占的市場,使用該服務的手續費也高居不下。

世界人權組織(Human Rights Foundation)策略長亞歷克斯·格拉史坦(Alex Gladstein)認為,快速匯款公司提供的跨境交易網絡,是為了得到不合理利潤報酬而建立,本質上屬於「競租行為」(Rent-Seeking)。

快速匯款公司並不是為了要幫用戶將資金「從A地移轉到B地」而成立,而是這些公司認為,可以在用戶移轉資金的過程中海撈一筆,這些金流服務公司才成立。

💡 競租行為(Rent-Seeking): 經濟學名詞,另有一說為「尋租行為」,是指企業、個人或團體在政府或其他權力機構控制下的市場中,利用政治、行政或法律程序,如遊說、關說(lobbying)或其他形式,從中謀取不合理的經濟收益的行為,如成為寡占、獨占等。

造成快速匯款手續費高居不下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非洲特殊的歷史背景因素。

作為列強前殖民地的非洲,在經濟上仍高度與前殖民母國相連, 造成80%在非洲國家間的銀行,在進行匯兌交易時,金流通常會先通過境外處理 ,多數在美國及歐洲,處理完後再匯回非洲的另一個國家。

金流處理過程中,多了工資高昂的境外中間人,不僅隱含了手續費的增加、也讓匯款時間拉長,從數天到數週都有可能。

目前,主流的處理方式為「非洲化」,讓一個中介機構取代另一個中介機構,但考量非洲的政治經濟情況,這些後進的中介機構,大多跟政府有更深的利益關係牽扯,可能更為腐敗、也讓服務更為昂貴。

方式二:無法跨境使用的行動貨幣(Mobile Money)

從2000年代初期,非洲的電信廠商發現,當地民眾常有小額借貸的需求、但銀行轉帳成本過高,於是決定利用手機電信推出「行動貨幣」(Mobile Money),提供小額轉帳服務。

與數位銀行不同的是,數位銀行多仰賴網路及智慧型手機進行帳戶管理,用戶也必須在銀行開戶;「行動貨幣」的服務提供者為電信商,這項技術被整合在手機SIM卡,可支援各種類型的行動裝置,包含普通手機及智慧型手機,用戶可在不使用正式銀行系統的情況下,用簡訊進行收發款項、門市支付、提款等服務。

根據GSM數據,在2021年,非洲的行動貨幣交易總金額超過7,000億美元,相較2020年成長了39%。拜「行動貨幣」所賜,世界銀行將擁有行動貨幣帳戶的人數,納入「擁有金融機構帳戶」的定義中,據統計,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Sub-Saharan Africa),約55%的成年人口擁有金融機構帳戶,在過去十年成長超過2倍。

即便使用「行動貨幣」的人口激增,這些用戶仍無法享有傳統金融帶來的額外利益,包含領取存款利息、基於過去消費習慣建立金融信貸評分等。

而「行動貨幣」的最大障礙,在於其受限於電信服務商,因此無法進行跨國境的金流轉帳。

「整個非洲大陸的銀行系統支離破碎,連大型電信公司提供的金流服務也不例外。」加密貨幣P2P平台Paxful執行長雷·尤瑟夫(Ray Youssef)跟外媒《CNBC》分享。

「整個大陸上約有兩千多個支付網絡在運行,但僅有2%的支付網絡能互相串聯。」

以肯亞的行動貨幣「M-Pesa」為例,該行動貨幣也是非洲大陸上第一個行動貨幣,「M」為行動裝置「Mobile」的所寫,「Pesa」在史瓦希利語中則代表「錢」的意思。

在2007年時,M-Pesa由英國電信巨頭Vodaphone旗下的肯亞子公司Safaricom,在首都奈洛比研究幾年後發行,而肯亞目前也是非洲國家中,行動支付採用率最高的國家,約有84%的網路使用者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行動支付。

M-Pesa如今在非洲九個不同國家中運行,包含剛果、南非、肯亞、莫三比克、迦納等,即便是同一個營運商,但這些國家的「M-Pesa」並不互通,M-Pesa肯亞用戶並無法匯款給M-Pesa南非用戶。

延伸閱讀: 一座瀕臨破產的非洲國家公園,如何靠加密貨幣「挖礦」起死回生?

解決非洲金融問題,加密貨幣可能是關鍵!

要解決非洲金融基礎設施不足問題,「加密貨幣」可能就是關鍵。

透過區塊鏈發送加密貨幣,不僅不需要銀行帳戶或是透過中介機構,還可以省下大筆手續費與時間。根據Chainalysis的數據,非洲在點對點(P2P)交易總量的佔比位居全球之首,世界上最貧困的十個國家之一的「中非共和國」,在去年4月也宣布將比特幣設為法定貨幣,來幫助該國的經濟復甦。

非洲破碎的金融體系,也成為創業的好題目,今年剛滿26歲的克里斯·莫里斯(Chris Maurice),在大學附近的大賣場遇到了一位奈及利亞男性, 發現他透過銀行匯款給家人時,需要支付大筆的手續費,激發他創業的動機。

於是跟創業夥伴賈斯汀·普魯(Justin Poiroux),在2019年成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Yellow Card」,主打藉由簡化法幣及加密貨幣的兌換,讓用戶能無痛地在非洲大陸上16個國家間,利用加密貨幣轉移資產,目前Yellow Card估值達2億美金,是非洲規模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延伸閱讀: 用比特幣改變命運!兩位沒出過國的26歲美國青年,如何打造估值2億美金、非洲最大交易所?

核稿編輯:高敬原

social media
關鍵字: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
分享
延伸閱讀
用比特幣改變命運!兩位沒出過國的26歲美國青年,如何打造估值2億美金、非洲最大交易所?
用比特幣改變命運!兩位沒出過國的26歲美國青年,如何打造估值2億美金、非洲最大交易所?
加密貨幣確定金管會管!暫不列特許事業、靠業者自律,和過去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加密貨幣確定金管會管!暫不列特許事業、靠業者自律,和過去到底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