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vos CKB是什麼?
想要登入一個網站,或是玩新的手機遊戲,只要綁定Google帳號,再用手機上的指紋或臉部辨識,三秒就可以快速建立個人身分帳戶,在網路世界中到處探險。
在Web3世界中,「加密錢包」就類似於Google帳號,可以做為進入網路的個人身份。但錢包的建立與App之間的連結,卻是阻擋許多人進入Web3的一道門檻。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區塊鏈Nervos CKB因而誕生。
區塊鏈Nervos CKB在2019年主網正式上線,團隊的初衷是打造數據公開透明的「公鏈」,並且能夠支持上層豐富的應用生態,為未來加密經濟生態提供更多基礎設施,如錢包、交易所等。
Nervos認為,自己的使命是為一個公共網路創造基礎,想建立一個真正可協作的去中心化世界,讓所有的網路和企業都能無縫地進行互動。
Nervos的創始團隊在以太坊早期的發展階段,曾待過一段時間。Nervos聯合創辦人之一Jan,過去曾和被稱為「V神」的以太坊創辦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一起從事以太坊早期權益證明機制(Proof of Stake, PoS)等研究,也深度參與了以太坊上的早期基礎設施,包括最早的交易所、最大的以太坊錢包和最大的以太坊礦池。
由於Nervos在相當早期的階段就接觸到了以太坊,因此知道以太坊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問題。
Nervos的創始團隊認為,以太坊的決策只能在原來的決策上進行修改,沒辦法整個砍掉重來,自然也沒辦法有更大膽的改變。團隊在兩年多的期間內,不斷探索思考心中最理想的區塊鏈樣貌,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最終決定打造一條新的區塊鏈。
這群創辦人其實只是熱愛電競和動漫的年輕人,因此在Nervos CKB區塊鏈上,到處都可以看到動漫和遊戲的痕跡。
例如「Nervos」這個名字,其實就是出自於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故事中的「聯合國直屬特務機關」的縮寫就是「NERV」。)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很多地方的命名上,找到DOTA遊戲角色或是電影哈利波特的影子。
📍邀請您加入Web3+ Line社群,持續關注最重要的網路變革
👉 https://lin.ee/kItnyTh
和其他區塊鏈的差異
在這個區塊鏈百花爭鳴的時代,Nervos生態發展主管吳行健認為,Nervos CKB區塊鏈具有兩大優勢。
優勢一:自定義密碼學
吳行健表示,網路之所以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就是因為兼顧安全和便利,而這和密碼學有著高度的相關。
在現在的Web2世界中,用戶只要透過指紋、掃臉等方式就可以直接解鎖,再也不需要輸入傳統的帳戶密碼,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如果能直接將大家早已習慣的密碼學基礎設施搬運進Web3世界,而不是要求用戶去下載錢包、安裝擴充、App,自己申請、記憶註記詞,那麼就可以大幅降低新手進入Web3的門檻。
然而,目前主流區塊鏈使用的密碼學,一般底層都是「寫死的」,基本上沒辦法輕易變更。吳行健表示,現區塊鏈使用的簽名算法,與現有網路使用的密碼學體系不相容,因此不太可能實現Web2世界的方便性。
而Nervos CKB公鏈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區塊鏈底層密碼學並沒有寫死。也就是說,大家可以使用自定義的密碼學,打造更方便、好用的基礎設施。
吳行健舉例說明,即將上線主網的JoyID錢包,就是利用了Nervos CKB能自定義密碼學的優勢,實現了無密碼、無助記詞,直接用指紋等生物辨識技術建立錢包、確認交易,將Web3錢包的使用門檻降到了最低、使用體驗也更無痛。
優勢二:帳戶抽象
所謂的帳戶抽象,是指將區塊鏈帳戶(地址)的解鎖邏輯「一般化」。其實早在2015年,以太坊創辦人「V神」也有在思考,「如果以太坊使用的密碼學不夠好,未來該怎麼換」的問題。
目前主流區塊鏈如比特幣、以太坊,解鎖邏輯都是根據交易體和簽名還原出公鑰(public key),按照特定的規則把公鑰轉換成錢包地址,最後與待解鎖地址進行匹配。如果兩者一致就解鎖成功,要不然就算解鎖失敗。
吳行健舉例說明,主流區塊鏈的解鎖邏輯就像傳統的機械門鎖,只能用一種方式打開帳戶的門;但Nervos CKB區塊鏈就像是電子鎖,可以用密碼、指紋、藍牙、NFC等不同的方式開門。
例如,用戶可以用發電子郵件的方式,直接發送加密貨幣到指定地址(或另一個電子信箱),全程完全不需要任何加密錢包的參與。
帳戶抽象能為Web3世界,帶來更好的擴展性和可發揮的空間,並且降低進入門檻,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吳行健認為,這些特色應用,會讓Nervos CKB區塊鏈在競爭激烈的生態中,能被大家看見。
Nervos的社群用戶數確實也不斷在成長,英文推特用戶已經超過11.6萬名、Discord超過1.2萬的社群用戶,Nervos的官方網站也在2022年累計有245萬左右的瀏覽數。
為了安全性,堅持使用PoW機制
吳行健接著舉例,Nervos CKB是現今少數還在堅持使用工作量證明機制(Proof of Work, PoW)守護安全的公鏈,因為現在沒有任何一種共識算法的去中心化特質,可以超越工作量證明機制。
雖然,工作量證明機制在算力不足的時候,將會是最危險、最容易被攻擊的時機,但是當區塊鏈成長起來,算力形成規模,能提供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能力遠超其他任何類型的共識算法。
吳行健指出,儘管以太坊因為挖礦造成的能源浪費問題,在近幾年已經將共識機制從原本的工作量證明轉為權益證明機制,不過目前加密世界中,有超過80%的資產,仍然是由工作量證明機制保護。
對於能源浪費的問題,Nervos顧問徐文馨也指出,能源技術在持續進步,能源的來源會進一步得到拓展、能源利用效率也會被提升。
現在已經有不少可再生乾淨能源,被用於虛擬貨幣挖礦,未来只會更多,礦工也會尋找便宜高效的能源。如果要確保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保證,能源將是這個取捨過程中,相對小的問題。
另外,Nervos希望可以透過分層的架構設計,來解決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難題。所謂的 「不可能三角」,指的是區塊鏈中,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安全性(Security)、可擴展性(Scalability)三者並不能同時滿足 ,只能從中選其二。
如果希望區塊鏈網路能兼顧去中心化及安全性,那效能就不可能快;如果要兼顧安全性及效能,那就必定要捨棄部分的去中心化精神。
例如,比特幣區塊鏈就是兼顧去中心化精神與安全性的一種組合,透過工作量證明的共識機制,讓每個節點(也就是設備)都能夠下載、驗證,達到去中心化安全,但比特鏈區塊鏈的交易成本以及壅塞問題,也是眾所皆知的一大問題。
和比特幣區塊鏈一樣,使用工作量證明作為共識機制的Nervos CKB區塊鏈,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未來第二層擴容(Layer 2),因此可以最大化的保證Layer 2能自由提升性能和增加功能,解決「不可能三角」中的效益問題。
徐文馨表示,目前Nervos生態系中各類應用正在不斷完善,除了常規的 DEX、GameFi、NFT、借貸協議等,還誕生了好幾個特色應用。
例如,實現跨平台、無密碼、無助記詞的JoyID錢包,它讓用戶可以直接使用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建立、使用、甚至恢復加密錢包,大幅降低Web3領域的進入門檻。另外,還有讓用戶可以用電子郵件和密碼進行註冊和登錄,無需使用助記詞和私鑰的智慧合約錢包解決方UniPass等。
吳行健最後也表示,他認為未來Nervos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因為CKB的兩大技術優勢,也開始有越來越多開發者在關注。隨著之後區塊鏈的逐漸發展,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特色應用上線,吸引更多人進入Nervos生態圈。
核稿編輯:高敬原